本报记者 李 冰 熊 悦汝阳长征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信用卡服务正值变局。信用卡是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必争之地”,同时也是消费者投诉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的“重灾区”。长期以来,各大银行对信用卡业务采取跑马圈地式经营模式,在重规模增长轻服务意识等因素叠加下,“息费不透明”“隐匿收息”“乱收费”“诱导分期”等问题层出不穷,信用卡口碑一时间“泥沙俱下”,消费者对信用卡的“诟病”吐槽不断。
为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原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于2022年7月份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经营管理、发卡营销、授信管理和风险管控、资金流向、分期业务等多维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业务作出规范。《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自实施之日起两年为过渡期,存量业务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
如今,两年过渡期结束,《通知》迎来全面实施,银行对于《通知》要求落地情况及成效如何?《证券日报》记者从银行存量业务整改、业务流程、息费展示等多个维度,调研银行信用卡精细化“蜕变”情况。整体来看,信用卡业务正从粗放式规模扩张时期,过渡到更高质量的存量深耕时代。
“加粗字体”“位置靠前”
明晰展示各项息费标准
“以前我们信用卡业务推广重点是发卡量,现在发卡量虽仍是考核指标,但也增加了其他考核指标。比如重点看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的绑定率等,更为精细化。”某银行机构信用卡从业人员小邓(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讲述近两年自己工作目标的转变。
事实上,不止小邓在工作上感受到变化。《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曾经年费、违约金、透支利息计算方式及年化利率展示等消费者难以弄清楚的“模糊地带”,如今正以更为清晰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
记者从实际体验申领信用卡流程来看,目前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均提示办卡用户在相关条款及相关费用内容处留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否则无法进入下一个流程环节。
《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分期业务合同(协议)首页和业务办理页面以明显方式展示分期业务可能产生的所有息费项目、年化利率水平和息费计算方式。
实际调研中记者发现,消费者申请信用卡时,银行已普遍在申请页面的显著位置较为清晰地展示出年费收费标准。如建设银行某款信用卡申请界面显示,“主卡年费为580元/卡,每个持卡年度刷卡消费、取现累计满10笔(金额不限)免当年年费”。
对于消费者经常“诟病”的不甚清晰的违约金收取标准和透支利息计算方式等问题。多数银行在展示这两项关键信息时,以电子协议的形式出现,呈现方式以表格为主,相关字体加粗,且位置较为靠前。如农业银行某信用卡申请界面,消费者点击收费标准相关电子文件,便可清晰地看见一张以表格形式存在的收费项目表,其中包含年费、逾期还款违约金、分期付款利息等多个收费项目。
也有银行更细致地展示出透支利率及其计算方法。如工商银行的信用卡申请页面,不仅给出日利率、最高年化利率水平以及单利的计算方法,同时说明透支利息的计息时间,部分重要内容会通过加黑字体来提示消费者关注。
《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客户展示分期业务收取的资金使用成本时,应当统一采用利息形式,并明确相应的计息规则,不得采用手续费等形式,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通知》过渡期内,经记者梳理,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南京银行、苏州农商银行等在内的数十家银行均曾发布公告称,将“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分期手续费率”调整为“分期利率”。
此外,多家银行持续优化现金类分期业务。如南京银行称,关于现金类分期,该行的信用卡灵活分期功能将停止分期申请;同时,调整现金分期、鑫分期的现金类分期功能,分期总金额最高5万元,单笔分期期数最长不超过24期等。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知》过渡期间,银行致力于整顿一系列前期用户关心的信用卡业务规范等问题,以加强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增强信用卡用户使用体验。伴随《通知》的全面实施,当前信用卡业务已步入存量深耕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加速清理“睡眠”账户
严控资金用途
《通知》施行以来,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杭州银行等在内的数十家银行陆续开展长期睡眠信用卡开展账户安全管理工作,管理方向主要集中在清理睡眠卡、限制单一持卡人持超量信用卡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分阶段进行信用卡降额、停用或销卡等。
整体来看,各家银行对“沉睡账户”清理包括借记卡、信用卡,但对“沉睡账户”的清理范围及认定期限有所不同。信用卡方面,大多数银行以连续18个月及以上无主动交易、且无任何未偿款项和存款的长期睡眠信用卡作为清理账户的判断标准。
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趋势之下,部分银行的信用卡增速有所放缓。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8亿张,同比下降0.28%。截至2023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7亿张,同比下降3.89%。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0亿张,环比下降0.85%。
另从银行年报披露的信用卡总量变化也可以观察信用卡发卡放缓的情况。比如,截至2023年末,某银行的信用卡发卡量为1.53亿张,相较2022年末1.65亿张的信用卡总量缩减明显。
此外,严控资金流向也是信用卡业务重点整治的方向。自《通知》施行以来已有厦门银行、邮储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作出相应提示,严格限制信用卡资金流入房地产、资本市场等领域。比如,厦门银行在《关于加强信用卡非消费类交易管控的公告》中提及,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生产经营等非消费领域等。若持卡人在非消费领域交易,可能会导致交易失败,同时该行可能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冻卡等措施对相关风险进行管控。
“《通知》发布至今,各大银行陆续发布公告对信用卡业务开展规范管理。除加强对信用卡资金流向的监控外,清理长期未使用的信用卡仍是重点工作。”吴丹告诉记者,当前各大商业银行不再盲目追求发卡量增长等规模指标,更是以盘活存量客户,重点瞄准简化冗余、升级服务,挖掘存量市场客户真实需求,增强服务用户持卡体验,回归信用卡服务消费行为本源、“脱虚向实”。
信用卡业务进入存量时代
机构如何“脱颖而出”
总体来看,《通知》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并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推动银行增强信用卡服务质效,促进信用卡行业高质量发展。两年过渡期结束,银行信用卡业务规范化发展已颇见成效。
对于银行信用卡业务部门而言,当前和未来要面临的一道难题是,逐步告别粗放式发展,如何深耕细作客户,进一步增强业务发展质效?“现在我们都在强调精准获客,尤其是学历较高、收入稳定、消费需求较大的年轻群体,是较为优质的获客目标群体。大部分精力和资源会向这些目标客户倾斜。”某银行机构信用卡从业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实际上,从银行业务结构来看,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零售金融业务的组成部分,对于拓宽银行的收入来源具有重要作用。部分上市银行在年报中也透露出信用卡业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经营策略。
以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占零售贷款总额的27.74%。该行在2023年度报告中表示“更注重高质量获客”,并将持续优化客群结构和资产组合策略,因地施策协调区域业务发展,探索重构新形势下风险与增长的平衡,持续推动信用卡业务高质量发展。
受访者普遍认为,存量时代银行信用卡与有高频支付需求、分期需求的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或将更为密切。
事实上,该趋势已经显现。经记者梳理,以美团为例,2022年7月份《通知》出台以来,已有包括广发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宣布携手美团发行联名信用卡,将金融服务融入到消费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日常高频消费场景,以更广泛的场景联动,满足广大客群的细分消费需求。从已经披露数据来看,部分银行实现发卡量和交易量的双增。
“信用卡新规一方面是对金融秩序的规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信用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在消费领域发挥好作用,这将是未来信用卡发力的方向。”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说。
“目前优质客群的信用卡渗透率处于高位,银行机构的信用卡业务竞争将围绕客户消费首选卡的争夺。这也倒逼发卡行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构建体系化、数字化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持续提高持卡人体验。”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拓宽信用卡的多元场景成为诸多银行打造差异化服务体验的抓手。发卡行可转变信用卡运营思路,将信用卡视作高黏性的零售客户入口和管理平台,以此为支点撬动全行零售产品交叉销售,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用户的捆绑,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升级。
吴丹表示,随着竞争赛道转变,各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服务要更加避免同质化问题,进一步探索和提升差异化经营能力,依托自身业务优势和科技智能技术塑造特色信用卡服务,增强消费者对信用卡的使用黏性和用户体验,尽快适应市场竞争新环境、稳住市场份额并抓住未来发展新机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张文 汝阳长征红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